這次的文章可能和過去的風格略有不同,希望各位不要水土不服。
直島,這個我很愛但一直未敢提筆撰文的地方。
一,是第一次在2015年到訪時發生了意外,還和同行的友人發生爭執,旅程中不愉快和痛楚的記憶居多。
二、即使一年後的2016年,在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期間用兩日一夜再訪,我還是覺得我還未能摸清藝術/藝術祭之於直島的價值,真的帶來了人潮嗎?能令這個沒落中的瀨戶內海小島重獲生氣嗎?思緒繁多,遲遲不敢動筆。
到了今年,終於有機會堂堂正正的在藝術祭期間到訪瀨戶內海地區了。為了完走藝術祭景點,還是大刀闊斧地刪減了原本行程去愛媛的日數,換來六日給藝術祭。

本來還想直島已去過兩次,人潮又多,這次乾脆不去也可以。卻發現先前到訪時只到了門口拍照的「I ❤️ 湯」錢湯竟然在藝術祭期間的週末,在10:00-13:00一併開放男女湯讓人參觀。還是決定要三訪直島,回答未解的問題。
兩次去直島的記憶有些混亂,我也懶得分開閳述,寫得多少是多少吧。交通方式、車船班次之類就暫且不提,網絡上文章多的是,少我這一篇不少。就當作小說般看這篇文章吧。
宇野


兩次直島遊都選擇了從岡山宇野港出發。
第一次,坐在岡山出發至宇野的普通列車上,在大阪至岡山的新幹線上強忍睡意——生怕一行七人全都睡死忘記下車的我,還是敵不過睡魔。這一睡,使我在宇野到站時驚醒趕下車,完美地拐傷了左腳腳踝。最後還要沒有時間在日本看醫生便要返港;在港照X光片才發現是骨裂,撐了三四個星期的拐杖。
平時三天一小拐,五天一大拐的我,也意識到這次的嚴重性。為了迎合島上藝術品而穿的「文青」風薄布鞋,如同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紅鞋子般,深被詛咒。好痛,隨便在自動販賣機買了罐平常不喝的汽水,當作簡便冰袋冷敷了一段時間。
友人分成小隊,有些在照料我,有些去看一看乘船安排。明明宇野港本身也值得一看,我只有倚著友人緩步行的力氣。
乘上宇野港出發的客輪,海風拂面,但我沒有餘力欣賞。
宮浦
海之駅「なおしま」. na02.


下船後,由SANAA設計的海之駅就在眼前。一如以往的SANAA作品,結構由極幼的柱子和偌大的落地玻璃組成通透的空間。採天然光照明,但在向四周延伸下有些陰暗。
紅色南瓜. na01.
直島的招牌作品之一。我有走過去嗎?記憶已變得模糊不清。呀,是有的。還在堤岸上拍了遠眺其他島嶼的照片。
沒有相機的話,我該如何尋回記憶?


二訪之時,則是和家人一行四人停留了兩日一夜。兩日都下著淅瀝細雨,沒有什麼比灰暗的天空更掃興了。
BUNRAKU PUPPET. na03.


以直島女文樂為發想,葡萄牙藝術家 José de Guimarães 的作品。日夜差別頗大。
直島Pavilion. na04.
由藤本壯介設置的永久室外作品,以純白的金屏屬網呈現海市蜃樓浮島現像的意像。可以內進,可以攀爬。如果沒有扭傷,該能在內愉快地探索一番吧。
直島錢湯「I♥湯」 . na05-B.


事先功課做得不足,不知道是營運中的錢湯,時間不足只在色彩繽紛的門前拍了照。
回到港口巴士站。在這個艷陽高照的五月天,沒什麼比道之駅內售賣的高級Cremia軟雪糕更吸引了。「可以吃嗎」他們問安排行程的我。我看一看時間,離巴士來到好像還有一點時間,遲疑過後還是吐出「隨便你吧」。各人蜂擁而上,買了數支軟雪糕。
只有十數座位的小型巴士突然到站,前面亦有不少候車。連忙叫大家過來上車,拿著軟雪糕的他們,卻被司機禁止上車。忘記了,或者是根本沒有想到不能帶食物上巴士。這數支軟雪糕,令我們要改乘下一班巴士到つつじ莊;這班巴士,又偏偏接不上前往地中美術館的Benesse House Shuttle。行程就這樣,硬生生少了不少遊覽時間。
現在要我回想,也記不起到底是差了多少時間。
千辛萬苦安排好行程時間,算準每一班車次的我,加上傷患,在這刻徹底情緒崩潰了。憤怒、無力、怨恨、不安,各種混雜的情緒散發在友人身上。好不容易到了つつじ莊,黃色南瓜就在眼前,友人圍繞著南瓜拍照。我無視了腳踝的疼痛,逞強掦長而去,獨自徒步走到 Benesse House。


本村
呀,讓我們跳回本村一會。
第一次完全沒有時間作本村作停留。第二次反在本村逗留了不少時間。
Ando Museum. na10-B.


有評論指這是安藤忠雄最精妙的建築作品。以空間自身、以及草稿、模型等展示物,閳述了他自學的建築生涯。狹少的清水混凝土空間,壓縮了數十年的智慧。
角屋 / Sea of Time ’98ほか. na11-B.


1998年完成改裝的角屋,是直島家 Project 最早的作品。室內改裝為仿似不見底的水池,黑暗水中的紅黃二色LED燈由直島町民逐一決定閃爍時長,不浮不沉,無聲地存在,編織著記憶。
護王神社 / Appropriate Proportion. na12-B.
家 Project 之一。江戶時代的神社,加上迷你的玻璃階梯,從神社下方的陰暗防空洞,可以窺探上方滲進的光束。
南寺 / Backside of the Moon. na13-B.


家 Project 之一。建築物同由安藤忠雄設計,內部展示了 James Turrell 的作品。非常獨特的體驗,限時限人數分批參觀,個人認為是整個直島最不可錯過的作品。以下防雷,感想反白可見。
「在黑暗中浮遊的我,還是我們,在失去視覺後還是我,還是我們嗎。地平線遠方微弱的藍光是答案,抑是引愛麗絲跳進兔子洞的陷阱。我看到的真是光嗎。這個空間有盡頭嗎。我還存在嗎。十數分鐘間,無數的思緒在腦海中徘徊,又想抹去它們,純粹地注視這個獨一無二的空間。」
碁会所. na14-B.
家 Project 之一。建物原為圍棋會所,在地上散落了雕塑家須田悅弘以畫家速水御舟的代表作《名樹散椿》為本的紅白色山茶花,和室外的疏落的真花成襯托。
石橋 / The Falls / 空の庭. na15-B.


家 Project 之一。穿過狹窄的小巷,被炭火薰黑的杉木牆板包圍著這間老屋的外層。
Haisha / 舌上夢 / Bokkon覗. na16-B.
家 Project 之一。在來往宮浦與本村途中,定必會看到這座仿佛隨時會崩塌的鐵皮屋。為大竹伸朗在2009年創作出I♥湯 以前,在2006年的藝術祭中設置的作品。由各種日常生活用品,堆砌出異想的創作。
Benesse House
讓我們回到2015年的記憶。走上斜坡後,純白的Benesse House 映入眼前。看了一看入場票價錢、美術館大小、再望望錶面時間,還是果斷地掉頭離去。
2016年是截然不同的體驗。在本村乘上了 Benesse House 住客專用的巴士,來到了前台。對,除了美術館,這裡還是酒店。住客能在開館前和閉館後參觀,彌補了2015年不得其門而入的遺憾。
若說家 Project 是呈獻給當地的禮物,Benesse House 就是高傲的象牙塔,收藏的都是名家作品。不過,安藤忠雄的建築配置依舊巧妙,在地下層可眺望海岸線,在兩幅巨型清水混凝土牆中留白的空間,在日暮時金光灑落,令人屏息。
李禹煥美術館
2015年的午後陽光,熾熱地照在美術館的入口平台。比例懸殊的石柱聳立在層層遞進的水混凝土牆面前,如迷宮的入口標識。館藏饒有深意,空間配置亦能突顯藝術品。
館內階梯不少,職員見我拖著左腳行走,在我看完展覽後竟主動提出以自己的車子送我到下一站——地中美術館,感動萬分。
地中美術館. na21-B.
終於來到地中美術館。這個我覺得可以待上一整天,為藝術品完美 Tailor Made 的震撼空間。
引人入勝的動線設計、簡單優雅的幾何空間、光與影的無限互動、牆壁和地板的溫度,明明是真實,但有種如幻似真在夢一般的感覺。
我真的去過地中美術館嗎。我有看過莫內的睡蓮嗎。在 James Turrell 作品 Open Sky 我看到過天空嗎。瞧見了雲飄過嗎。有雨水灑落嗎。好像發生過,又好像是我的一廂情願。
最有真實感,是等候最後一班巴士時車姍姍來遲,最後來的還不知為何是住客專用的巴士,得知能回到つつじ莊時就不顧一切跳了上車,終於要和友人會合。
黃色南瓜.
對許多人,和我,海邊的黃色南瓜就是到訪直島的原點。


終於來到了,卻沒有那個拍照的心情。


和六名友人分開遊了直島,最後在黃色南瓜前重聚。
「要幫你拍嗎」「好吧」這算是和好了吧,是嗎。
以上,是我在2015年和2016年在直島的記憶。一直以為自己記憶力不錯,但現在回看,片段已變得模糊。
又或,感謝你看完這篇關於直島的幻想故事。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文章陸續更新中。讚好 Facebook 專頁,第一時間接收最新資訊 (*´∀`)~♥
2019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旅
行程總覽



景點推介

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景點 ➞直島的記憶 | 2015及2016年版
美食推介


廣島美食 ➞尾道拉麵 三公 | 喧賓奪主巨型炸雞